智慧邵陽縣8月20日訊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旺則鄉村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有助于促進鄉村產業興旺、打造鄉村生態宜居、賡續發展鄉村文明、厚植人才根基,以及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近年來,邵陽縣各具特色的村集體經濟遍地開花,一幕幕發展場景令人欣喜,構成一幅幅特色產業興旺發展的美麗畫卷。今天起邵陽縣融媒體中心推出“鄉村行 看振興”系列報道,全面展示我縣村集體經濟的蓬勃發展之勢。
蔡橋鄉桂花村:“多點開花”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蔡橋鄉桂花村堅持黨建引領,以產業為抓手,壯大村集體經濟,黨群齊心推動桂花村蝶變,鄉村振興呈現新氣象。

8月,邵陽縣蔡橋鄉桂花村70多畝金秋梨陸續成熟上市。走進桂花村金秋梨基地,金燦燦、果型飽滿的黃梨掛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梨園里,果農們正忙著采摘金秋梨,一個個高掛著的金秋梨被采摘下來裝進筐里,到處呈現出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2015年,桂花村因地制宜,根據該村海拔、氣候、土壤等地理區域條件,決定用村集體土地發展金秋梨。

“今年金秋梨產量8萬斤左右,毛收入二十六七萬左右,除了工人工資和農藥化肥,村集體大約能賺十一二萬元。”蔡橋鄉桂花村支部書記肖青林說。

金秋梨外觀金黃、晶瑩透亮,肉質白、脆、嫩、細、汁多味甜,耐貯藏,有“南方梨王”美稱。村里有了果園,周邊20多名村民在梨園進行除草、采摘等務工作業,農戶在家門口就能務工增收,村集體經濟收入也有了起色,實現了村集體和群眾的雙增收。家住桂花村的村民呂良云由于在家帶孩子,無法外出打工,平常果園務工,一年加起來也有七八千塊錢。“我現在家里又可以照顧孫子又可以在村里做點事,現在這個金秋梨果園,從開花起就在這里幫村里剪枝、施肥、除草每天能掙150元。”呂良云說。

為改變產業單一、抗風險能力弱的狀況,桂花村支兩委又陸續發展了油茶、奈李、黃金貢柚、雙季稻等4個村集體產業,實現了“長短”結合、優勢互補,幫助20名村民在家就業,帶動100余名村民增收,今年該村各類產業預計為村集體產生收入50萬元。
來源:邵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王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