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邵陽縣7月11日訊
近日,邵陽學院“藝心”志愿者服務團走訪邵陽布袋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唐平清,通過實地探訪、面對面交流等方式,深挖其傳承故事。

唐平清從1974年開始學習布袋戲,日常的演出場地就是“田間地頭”他演繹功底深厚,演技精湛,吹拉彈唱精通熟練。走訪過程中,唐平清簡要提及了布袋戲的歷史脈絡以及工具,為學生們介紹了布袋戲木偶的制作過程,讓師生們直觀感受到老技藝在時代里的鮮活生長。隨后,唐平清為志愿者們講解了布袋戲的各式“樂器”。此次邵陽學院“藝心”志愿服務團的走訪,不僅是對布袋戲傳承創新的記錄,更搭建起高校與非遺之間的橋梁。

邵陽學院學生 向凱
“剛剛跟著爺爺學習了布袋戲,給我體驗就是這份非遺,這份布袋戲的傳承是非常不容易的,學起來也是不容易的。它不是靠一時一刻就能學會的,它只能是經過歲月的沉淀、磨煉一點一點地學。而且,其中它有非常多的技法,這點是我們平常人所感受不到,做不到的。所以,作為新時代的我們需要把這份布袋戲給傳承下去。”


邵陽布袋戲歷史悠長,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歷史。布袋戲的道具品種樣式繁多,最主要的是造型各異的木偶。在布袋戲最興盛的年代,曾有《西游記》《三國演義》等經典著作里的部分人物木偶,還有獅、虎、馬、龍等動物木偶,以及刀、斧、槍、棍等木制小兵器木偶。邵陽布袋戲曾在鄉村一度倍受廣大村民青睞與喜愛。2006年,邵陽布袋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劉健 王萍 劉鶴亮)
來源:邵陽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劉健 王萍 劉鶴亮
編輯:夏洛菲
本文為邵陽縣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