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邵陽縣10月4日訊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疊加,邵陽縣河伯鄉濟公巖景區迎來客流高峰。這座以濟公文化為魂、喀斯特溶洞為骨的特色景區,憑借千姿百態的鐘乳奇觀與深厚的人文底蘊,成為周邊市民短途游的熱門之選,每日游客量較平日增長數倍,洞內洞外洋溢著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清晨的濟公巖景區已人頭攢動,游客們沿著綠樹掩映的步道前行,步入溶洞,仿佛闖入地下仙境。在解說員的帶領下,按照游覽路線欣賞洞內景觀,濟公轉世、濟公出世、濟公扶危救困、濟公得道一個完整的濟公輪回的故事便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景區將濟公文化通過聲、光、景的巧妙設置,讓游客能看到、聽到、聞到、摸到、感覺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濟公的神奇傳說。5000平方米的洞內空間被紅黃白三色鐘乳石隔成 12個廳堂,練武廳的石筍如兵刃列陣,龍紋廳的石幔似流云鋪展,而千佛廳與塔林宮中,53堆如塔如堡的鐘乳石構成雄奇佛國勝景,高10米的石柱直指洞頂,宛如濟公手中的 “定海神針”。大家在導游帶領下穿行于22道連通的洞門間,時而驚嘆于15米高的石瀑奇觀,時而細品“念珠葫蘆”“濟公破鞋”等象形鐘乳的趣味。

游客易六鳳
“洞內很涼快,里面的彩燈拍起也很漂亮。”


邵陽縣濟公巖景區在河伯嶺風景名勝區內,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原始生態區,也是全國唯一一個濟公文化主題喀斯特溶洞景觀。濟公巖旅游景區因傳說濟公和尚路過河伯嶺,在濟公巖修道留下許多遺跡而得名。濟公巖旅游景區按國家3A級旅游景區標準規劃建設,結合洞內天然景觀,以濟公前世、今生、得道為故事線展開,溶洞內共分為8個景區、21個主要景點,洞底千佛廳、塔林宮、林雄寶殿,53堆如塔如堡的鐘乳石齊集于此,構成雄奇的佛寺勝景,使濟公巖成為溶洞旅游的一顆璀璨明珠。(劉健)
來源:邵陽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劉健
編輯:夏洛菲
本文為邵陽縣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