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邵陽縣11月14日訊
眼下正是晚稻集中收割、顆粒歸倉的關鍵階段。我縣聚焦秋糧產后處理關鍵環節,大力推進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建設,以機械化烘干破解傳統晾曬“靠天吃飯”的難題,有效抵御陰雨天氣帶來的霉變風險,為秋糧及時歸倉、守住糧食品質筑牢堅實“安全屏障”。


在塘田市鎮興隆糧油食品有限公司,農戶送過來的濕稻谷經過稱重過磅登記后,卸入漏斗,經傳送帶輸送到篩選設備,先通過初次篩選去除秸稈、雜草等大塊雜質,再經二次精細篩選分離碎粒和泥土。凈化后的稻谷最終進入大型烘干設備,開啟自動化烘干流程。該公司現有8臺現代化烘干機,這兩天隨著天氣放晴,8臺機器24小時滿負荷作業,搶抓時間烘烤濕稻谷。相較于傳統自然晾曬,機械化烘干的效率與安全性大幅提升,同時機械化烘干不受天氣影響,能為農戶節省人力成本。


興隆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經理 高興龍
“我們烘了接近十多天了,一天可以烘160噸左右,已經收滿2000噸谷,幫農民和種糧大戶解決了曬糧難,貯存難的問題。”

而在九公橋金穗農機合作社的倉庫里,合作社負責人李明雄正組織工人打包烘干的晚稻谷子賣給米廠。該合作社共有11臺烘干機,日烘干量達220噸。


金穗農機合作社負責人李明雄對記者說:“我們這谷子烘干之后達到水分13.5%,谷中細小雜物都篩過,質量得到充分保證。”

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建設,出臺補貼政策,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置烘干設備,糧食烘干技術朝著智能化、規模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今年,我縣新增烘干設備15臺套,目前,全縣38家糧食烘干工廠烘干稻谷容量達每批次2700噸,做到了稻谷即收即烘,確保了稻谷品質,通過科技持續賦能,進一步織密糧食安全防護網,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金穗農機合作社負責人 李明雄
“現在國家政策也好,今年我把以前的老機子換了,也得到國家相應的補貼,讓我們更好地服務農民,我們自己也解決了生產的壓力,在大收割的時候,每天24個小時為農戶服務,確保糧食顆粒歸倉,能夠收得進,賣得出。”(周鵬 通訊員:李勛勇)
來源:邵陽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周鵬 通訊員:李勛勇
編輯:夏洛菲
本文為邵陽縣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