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邵陽縣7月16日訊
在邵陽縣五峰鋪鎮羊古村,在外創業事業有成的鄧由亮,響應家鄉號召,毅然把箱包生產線搬回老家,把自家新樓變身為“幫扶車間”。他不僅趕制著源源不斷的網單,更編織著百余名鄉親“家門口就業”的幸福圖景。

在五峰鋪鎮小妹子羊古箱包廠里,十多臺縫紉機運轉不停,工人們正加緊趕制網上訂單,鄧由亮在車間里穿梭,仔細檢查生產情況。

邵陽縣五峰鋪鎮小妹子羊古箱包廠負責人 鄧由亮對記者說:“我們現在正在做網單,因為客戶下了6萬個網單,叫我們在9月份之前完成,現在基本上完成百分之五十了。”
鄧由亮是土生土長的羊古村人。17歲外出打工,在廣東一家手袋廠一干就是12年。2000年,他揣著多年積攢的2萬塊錢,看準邵東箱包產業的優勢,前往邵東開廠創業。雖然規模有限,但積累了寶貴的客戶資源和行業經驗,并于2018年成功創立了自己的箱包品牌“圣爾貝達”。2011年,厄運降臨,大哥因病去世,嫂子罹患重病喪失勞動能力,撫養侄子侄女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鄧由亮肩上。在最艱難的時刻,政府的及時援助幫他渡過了難關,為孩子們提供生活和教育上的補助。
邵陽縣五峰鋪鎮小妹子羊古箱包廠鄧由亮對記者說:“政府每年給這些小孩補貼,為我減輕負擔。”

這份雪中送炭的溫暖,鄧由亮深記在心,也點燃了他回報家鄉的強烈愿望。2021年,得知家鄉鼓勵興辦幫扶車間的政策,在村干部和鄉親們的支持與鼓勵下,經過多方考察,他決定將一條生產線搬回羊古村,并將自家新建的一、二層樓房騰出來,改造成了幫扶車間。

邵陽縣五峰鋪鎮小妹子羊古箱包廠負責人 鄧由亮
“當時政府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我,后來我也想了想,農村也有這么的多父老鄉親在家里除了種田種地沒什么其他收入,我覺得我這個行業可以給鄉親們能帶來額外的收入,我就把廠開到家里來了。”

幫扶車間一落成,村支兩委積極協助招工宣傳,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咨詢。漸漸地,越來越多的鄉親走進了鄧由亮的工廠。在這里,他們既能按時上下班掙到錢,又能靈活兼顧家里的農活,還能就近照顧老人和孩子。村民鄧愛梅在車間工作了4年,不僅可以照顧視力殘疾的婆婆也可以幫忙做一些家務。

村民 鄧愛梅
“一個月工資平常淡季的話2500到3000(元),如果旺季的話工資會更高的,這是按計件的,做得快就工資高。+”
除了30名在車間上班的工人,鄧由亮還為80多名行動不便或需要居家照料的村民提供了靈活就業機會。他不僅幫這些在家做事的人免費配好縫紉機,還負責按時送去材料、收回成品。

村民 莫招輝
“在家里可以做些這種事情,一個月也有2000塊錢,又可以照顧家里,鄧總還是比較好的,我在這里做了三四年了,這些東西(縫紉機)都是他配好的。”

如今,已有一百多位鄉親活躍在鄧由亮的幫扶車間內外。在鄧由亮的帶領下,這個扎根鄉村的小小就業幫扶車間,如同一股暖流,不僅為鄉親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

邵陽縣五峰鋪鎮小妹子羊古箱包廠負責人 鄧由亮對記者說:“我現在這個幫扶車間每個月發四五萬左右工人工資,因為我們貨源很穩定單子也多,我想繼續擴大生產,幫扶附近的村民,增加收入。”(呂奇魁)
來源:邵陽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呂奇魁
編輯:夏洛菲
本文為邵陽縣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