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邵陽縣11月18日訊
下花橋鎮湖南碩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魔法”,把往日被當作廢棄物的秸稈,化身為紅松茸生長的“沃土”,不僅破解了秸稈處理難題,更讓當地農戶捧起了“生態增收碗”。

在碩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基地里,裝載機正將發酵好的秸稈基質鏟運至種植大棚,棚內農戶們忙著平整基質、播撒菌種,一排排菌包整齊碼放,正等待紅松茸破土而出。

湖南碩隆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劉愛平
“我們回收并利用農作物,廢棄秸稈粉碎、發酵,然后鋪12至15厘米的基質,用作基肥。”
據劉愛平介紹,這些基質全是水稻、玉米秸稈粉碎發酵來的,秸稈經高溫滅菌、微生物發酵后,透氣性與養分含量遠超傳統原料,種出的紅松茸品質更優。

湖南碩隆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愛平
“現在正進行點種、覆膜,大概在60天左右就可以采收松茸。今年我們種了15畝,大概預計采菇3萬斤左右。”
據了解,該基地紅松茸畝產預計達30000余斤,按當前市場收購價20元/公斤計算,15畝基地年產值將超30余萬元。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統籌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目前,合作社對接電商平臺拓寬銷路,讓更多農戶跟著“變廢為寶”的路子增收。

村民 莫小云
“我是附近村民,既能賺錢又能照顧家里,蠻好的?!保ㄐず土?劉鶴亮)
來源:邵陽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肖和林 劉鶴亮
編輯:夏洛菲
本文為邵陽縣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